近日,为进一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影股份出品影片《流浪地球2》走进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并举办展映活动。
6月1日,中影股份出品影片《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剧本指导王红卫、制片人龚格尔及中影相关代表前往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拜会。主创团队围绕“星辰大海 逐梦未来”主题,介绍了《流浪地球2》的创作过程,并与李松大使、广大外交官进行了深入交流。
6月2日午间,中影股份与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在维也纳国际中心联合主办以“加强外空合作,迈向共同未来”为主题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空委员会第66届会议边会暨“《流浪地球2》走进联合国”活动。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李松大使,联合国和平利用外空委员会第66届会议主席、阿联酋外交部负责科技事务的部长助理欧姆兰,《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分别致辞。
各国参加外空委会议代表团、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外交官、维也纳各国际组织官员、中国籍国际职员、《流浪地球2》创作团队、中影相关人员等200多名人士出席活动。中影股份与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在联合国外空委第66届会议期间举办“《流浪地球2》走进联合国”边会,是助推中国航天科技和电影产业走出去的一次积极实践。
6月2日下午,《流浪地球2》影片主创及中影相关代表前往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拜会。主创团队围绕“当科幻邂逅外交”主题,介绍了《流浪地球2》的创作过程,并与亓玫大使和广大馆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6月2日晚,中影股份、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在奥地利维也纳“千禧城”电影院联合举办“加强外空合作,迈向共同未来——电影《流浪地球2》走进联合国暨奥地利展映活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亓玫、奥地利外交部文化司总司长图恩-霍恩施坦因分别致辞,奥中各界人士现场观影。映后《流浪地球2》主创团队介绍影片创作历程与感悟,并就影片的科幻理念、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等与现场观众进行热烈交流。中影相关代表出席活动。
未来,中影将继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37分钟前
38分钟前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晶晶 陈甜甜
阔别两年后,光影重聚。带着全板块回归线下的崭新气象,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9日正式开幕。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分为主竞赛、亚洲新人、纪录片、动画片、短片五个单元的评委会。
评委会分别由波兰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吉尔吉斯斯坦导演阿克坦·阿布德卡雷科夫、瑞士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日本动画制作人真木太郎、中国台湾制片人焦雄屏领衔,共计21位评委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
6月10日上午举办的第一场和第二场金爵奖评委见面会上,动画片单元、短片单元和主竞赛单元的共计12位评委与媒体见面,分享各自对于好电影的标准和对今年电影节的期待。
短片单元评委会主席、中国台湾制片人焦雄屏觉得参与短片单元(评委)这件事对她来讲特别开心。“我觉得短片应该没有那么多商业和市场环境的干扰,某些常做短片创作的人,他的潜力跟他创作的方向是可以预见的。”
焦雄屏说,她已经看了大部分作品的简介。“各种想象力,各种不同地区的文化状态,感觉非常具有多元性。看公开的作品简介,就会觉得充满期待。所以我也希望这一届上海电影节能够发掘出来一些真正让人耳目一新的电影方向。”
主竞赛单元评委、德国摄影指导卢兹·赖特迈尔与中国导演张律均表示,与华丽的摄影构图相比,他们更在意影片的故事性,是否能打动人心是更重要的。
在回答记者如何看待影片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时,主竞赛单元评委、制片人文晏表示,肯定艺术形式首当其冲的。“我们寻找的是独特的叙事语言和角度,是否有动人的故事、动人的角色。”
文晏说,大家有时候会有误区,觉得艺术和商业是对立的,这个话题其实十年前就开始讨论了。
“我觉得两者其实不是对立的,就像人一样,有理性和感性以及各种不同的方面,但那都是我们整体的一部分。其实电影也有它作为艺术和商品的属性,这是没有问题的。就像一潭活水,我们区分它和死水的区别,是它不断有新鲜的东西流进来,可以使得整个水系是流动的,那么这个新鲜的东西是什么?它是创造力。创造力当然首先体现在它的艺术性上,所以我觉得他们是互相给予的。艺术给予生命力、创造力、创新,而只有创新,才能带来更多的回报。”
主竞赛单元评委、演员宋佳认为,一个剧组当中大家更多看到的是演员在台前,其实一部作品的呈现更多需要的是在幕后的这些真正专业的优秀的电影人,各个专业领域优秀的人。在他们的营造下、视角下,演员才能把自己一部分的表演通过整台戏呈现出来。“所以我觉得在我心中好的表演除了在专业性、艺术性的评判之外,一定是具有诗意的。”
在回答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提问时,宋佳表示,演戏不是一门技术,演员不应该被“演技”所束缚,演戏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用全部生命能量和情感去面对角色、接纳角色。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惠杰
39分钟前
上海国际电影节不愧是电影人交流的盛会。当主持人通知大家在前台合影时,导演韩延掏出手机,要跟导演黄建新“扫一扫”加微信。
金爵电影论坛上,黄建新的一段话令韩延豁然开朗,也引发台下听众的热烈鼓掌:“电影人和观众的关系应该有一种‘果树效应’,观众站在果树下,跳起来正好能摘到果子,但如果太高了,他们也许看一眼就会走了。应该和观众保持良性互动关系,比观众高,但是又有让人够一够的欲望,在互动的基础上把故事讲得越来越好,和观众的关系越来越近,在这方面中国电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观众,是这场以“光影连接世界与中国”为主题的开幕论坛的高频词。如何让电影赢得观众,如何说服观众走入影院观影,成为中外电影人共同思考的话题。
用现实生活故事引人共鸣
在当下电影市场中,中国故事是否更受观众喜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认为,从2003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化起步到现在,主流观众群体发生了变化,新的观众对中国故事、对周边人和事共情共鸣层面的需求更高;与此同时,好莱坞系列化电影延续原来的结构、英雄和特效,能带来的新颖吸引力减退,这些都给国产片票房大幅增长的机会。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也认为,当下国产片受欢迎,很重要的是现实题材作品能贴近内心、观照生活、引发共鸣,此前上影出品的《爱情神话》《中国奇谭》的爆款现象证明了这一点。
多元化也是当下电影市场的重要特点。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认为,观众对一定产品供给达到满足后,需要多元化消费。“技术发展会推动多元化表达和消费,观众的需求也会不断提升。”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注意到,近年来电影类型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动画类型的市场份额明显提升,有些年份甚至可以达到国产片总票房的百分之二三十。“我们每年希望做出三五部院线动画影片,明年也许可以上映《哪吒2》《小倩》,中国神话宇宙系列动画电影也在制作中,希望动画片能够稳定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15%-20%。”
“今年春节档在那么短时间里宣发、上片,市场的报复性增长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只要电影好,观众会回来。”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注意到,今年春节档《无名》午夜场票房销售取得不错的成绩,这让他意识到需要重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看好莱坞电影成长起来的、如今“上有老下有小”的那一代观众。“观察午夜档观影结构可以发现,中青年群体是主力。我们在新主流大片中尝试把主旋律题材做到类型电影里,希望中国电影在类型突破、美学突破上走得更扎实。”
今年金爵盛典上,韩延执导的上海出品电影《我爱你!》作为开幕影片首映,这部关注老年人爱情生活的影片得到黄建新肯定,“这是中国久违的电影题材”。
老年题材影片是韩延在剧情片领域的多元化探索。“以前我理解的创作多元化是类型的多元,比如这部拍现实,下部拍科幻,不停更换类型和赛道似乎才是探索精神的体现,但我发现这几年行业缺少的是在擅长的领域深耕。”近三年,韩延更多地去街上看人,和身边人聊天,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在网上看视频,看送餐员、医生拍的自己的生活。“导演要思考如何在自我表达之下,在擅长的领域里把题材拓宽,做不同尝试,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
“创造更多类型丰富、源于生活又有独特技术魅力的供给侧的产品,必须要尊重市场,尊重观众。拍好看的、给大家看的电影,是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傅若清说。
让观众留在影院里
今年,ChatGPT的热潮引发人们关于AI对艺术创作影响的探讨。今年3月,光线传媒就宣布将改编人气小说《去你的岛》,推出同名动画电影,并放出由AI制作的首张宣传海报。王长田表示,AI对动画电影主要环节效率提升可能达到50%,对整个动画电影制作周期效率可提升30%。“有位动画导演告诉我,原来一个成熟美术师一个月做的场景图,通过培训AI,一个晚上可以生成几千张作品。”在他看来,AI可以渗透到动画电影制作的所有环节,带来创意、效果等方面的丰富提升,而苹果的VR设备带来个人影院的可能性,“也许将来买了电影票,观众可以选择去影院,也可以选择把影片推送到VR上,在家里看到和影院相媲美的效果。影院上座率,营销、发行、推广,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巨齿鲨2:深渊》导演本·维特利对AI是否会替代人类创作的问题并不担心,“我尝试过让AI写剧本,写出来很糟糕,还是自己写更快。其实它只是把信息输入,给你呈现文本,从创作角度看是有问题的。它也会生成图片,我能用它快速创作概念和人类同行分析,但它无法和人类想象力媲美。”
数字化转型是上影集团的核心战略之一,最近焕新升级的上海影城发布了全新品牌标识SHO,其中“SH”代表上海,O是英文单词Origin(起源)的首字母,在这里代表艺术策源地。“AIGC、VR等应用将会很快应用到电影产业中,电影产业将会变成电影智造业,我们要加快步伐布局、入局。”王健儿说。
今年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2》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技术的最新水准。傅若清认为,电影要表达创作者的创新性,需要行业方方面面的流程都高度关注和重视技术。“应用新技术更多是为了留住观众,让观众意识到影院才是最好的视听场所。电影每秒24帧已经110年,数字化时代后,应该提升观影享受和舒适度。通过CINITY让帧率提升,可以让创作者更好地表达,也让观众更舒适地享受电影技术魅力。”他认为,面对短视频等冲击,电影必须要实现跨越式成长,在说服观众走进影院的同时,电影人要想办法引领。
在于冬看来,电影院场景最重要的是强化剧场效果和视听放映质量。如今《人世间》《狂飙》《漫长的季节》等精品剧集的崛起同样冲击着国产电影生产。“目前的新技术还局限于小屏幕,大银幕在技术上有无法取代的地方。电影制作上能和小屏竞争的就是大屏的剧场观影体验。强化剧场效果,让中国电影大片占住8万块银幕是我们唯一能做到的。”
IMAX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丹青发现,这几年IMAX国产片贡献的票房比例提高了,从2018年的5%到6%,到现在第一个周末上映可以达到8%到10%。“北美市场也很担心疫情后观众是否还在。今年春节档说明观众还在,只是越来越挑剔了,他们更在意故事和体验。过去,映前票房预测可以很准,但今年很难预测,观众要先看看口碑再决定是否观影。”他认为,尽管苹果发布的新设备令人惊讶,但不会让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消失,“因为人类基因中是有群体社交娱乐的,我们喜欢一起听故事、看故事,山顶洞人几千年就坐在篝火边听故事,那个时候的篝火就是如今的大银幕。”
40分钟前
40分钟前
41分钟前
41分钟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松竹、李颖):9日下午,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的“一带一路”电影周在上海正式启幕。中外电影人与电影机构借助这一契机,共谋电影文化交流的未来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新闻发布会
今年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五年前,上海国际电影节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并且创办“一带一路”电影周。五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机构、电影人的交流合作,联盟“朋友圈”越来越壮大,从首批29个国家的31家电影机构发展至今,已有48个国家的55家成员机构加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通过电影开展各国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推动“一带一路”多元文化深度融合。
为更好推动电影产业的跨文化传播与融合,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推出了全新行动计划——“光影带路”,计划内容包括拍摄发行、人才培养、内容孵化等。未来,“光影带路”计划将帮助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加入到电影创作和交流当中,同时也能帮助更多具备电影才华、电影情怀的年轻人获得更好的训练和更多的拍摄机会。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板块之一,“一带一路”电影周在6月9日至6月18日举行,主要活动包括“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新闻发布会、电影展映及见面会、“光影带路”工作坊、“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等。
42分钟前
43分钟前
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昨日(6月9日)拉开帷幕。等待两年的电影盛宴不负众望归来,影迷们也是蓄势以待,趁着周末观影。
今天(6月10日)下午1时左右,记者在位于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的上海红星电影世界看到,影院设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专用取票机”供市民自助取票,现场陆陆续续有影迷前来取票。当日,该影院有《城市纹理》《路边野餐》《小孩儿》三部电影展映,上座率均已在40%以上,其中热门影片《路边野餐》影票已经售完。
“很期待《路边野餐》的重映。”华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系学生钱奕雯兴奋地表示,她抢到了当天三部电影的票。当天,也有不少市民特意从市区赶来观影。“想看一些比较小众的电影,这部《城市纹理》是一部纪录片主题的电影,还是比较吸引我的,抢到了松江这边的电影票,所以过来看。”市民张星宇说道。
据悉,6月10日至6月18日,市民如想观赏本届电影节各类佳作,可通过“淘票票”App,进入“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页专区,查看具体排片信息。
文字、图片:李梦颀
编辑:李翔 韩佳怡
44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