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刘江
主演:宋茜,陈妍希,陆毅,经超,孙坚,潘虹,吴冕,梁天,岳红,孙宁,杨青,施京明,曹征,田岷,白志迪,王丽云,姜瑞霖,宗平,张可盈,李依晓,曲栅栅,迟嘉,丁洋,崔绍涵,许龄月,淮文,曹克难,闫勤,罗奕,岳以恩,吴晓东,谭峰,李丽虹,金铁峰,冯瓅,张琪,鞠江,吕鑫
人民网上海6月9日电 (记者王文娟、王初)6月9日晚,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大剧院以红毯仪式暨金爵盛典拉开大幕。未来九天,中国电影将在上海展开一场与世界电影的“双向奔赴”。金爵盛典上,上海市市长龚正宣布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王晓真致辞,上海市领导周慧琳、刘多、肖贵玉,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何超琼出席。
《志愿军:雄兵出击》剧组亮相红毯仪式。 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超能一家人》剧组亮相红毯仪式。 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30周年。首先进行的金爵盛典红毯仪式,汇聚了众多知名电影人和剧组。《志愿军:雄兵出击》《封神第一部》《超能一家人》《海关战线》《穿过月亮的旅行》《拯救嫌疑人》《敦煌英雄》《三贵情史》《巨齿鲨2》《莫斯科行动》《以父亲之名》《极寒之城》《前任4:英年早婚》《怒江》《透明侠侣》《别叫我“赌神”》等剧组,以及陈凯歌、费翔、惠英红、杰森·斯坦森、沈腾、谢霆锋、袁咏仪、周润发、朱亚文、朱一龙等电影人,亮相红毯仪式共庆电影的节日;本届金爵奖国际评委会全体成员,也肩并肩从红毯走向“金爵盛典”。
金爵盛典现场。 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随后进行的金爵盛典,在光影秀《光影长河》中开场。陈凯歌和周润发两位知名电影人,以“上海国际电影节三十年特别见证人”的身份登台。陈凯歌感慨地说:“十六年前我担任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周润发说,自己第一次和这个舞台结缘是2012年,“我在这个舞台得到了支持和鼓励,我得奖了!后来的10年中,我又来过很多次,和无数海内外电影人在这里相聚。天南地北的电影人,回到这里就像回家一样。”
金爵盛典现场。 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两人随后一起请出了另一位让现场欢呼的嘉宾——舞台上,“三十光年”的LED大屏缓缓打开,今年获得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华裔女演员杨紫琼,似从时空隧道中走出,并牵手周润发款款而来。第5次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杨紫琼表示,“非常高兴可以回来上海跟你们见面”,她还以“上海国际电影节老朋友”的身份,用英语向全世界电影人发出邀请,“请允许我欢迎大家的到来!”
三位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老朋友,也聚在一起聊起了上影节和彼此的30年——这是一次回忆满满的同框,陈凯歌忍不住说:“今天现场聚集的人群,可以用二位合作的经典电影的名字来形容——真是‘卧虎藏龙’。”
金爵盛典现场。 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亚洲新人、纪录片、动画片、短片五个单元的评委会,分别由波兰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吉尔吉斯斯坦导演阿克坦·阿布德卡雷科夫、瑞士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日本动画制作人真木太郎、中国台湾制片人焦雄屏领衔,共计21位评委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先后登场亮相后,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波兰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画家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代表评委们致辞。
《海关战线》剧组亮相红毯仪式。 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作为中国唯一、亚洲一流的国际A类电影节,30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秉持“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办节定位,记录历史荣耀,见证时代风采,熠熠生辉的金爵奖杯,照亮了无数电影人的追梦路。上海国际电影节已逐步形成短视频、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金爵亚洲新人单元、金爵奖及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的“6 1”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令有志于投身电影的年轻人成长有路径、梦想有回响。张子枫、陈飞宇、王源、张雪迎、刘娟、胡先煦、文淇、邬浪等年轻的电影人,通过联唱歌曲《给电影人的情书》,表达了新一代电影人对电影的热爱。
《我爱你!》剧组亮相红毯仪式。 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金爵盛典现场。 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金爵盛典上,中国演员吴京、英国演员杰森·斯坦森、中国导演乌尔善、中国演员夏雨揭晓了金爵奖主竞赛单元12部参赛影片。中国演员舒淇、沈腾揭晓电影节开幕影片——中国电影《我爱你!》。在《我爱你!》导演韩延和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叶童四位主演共同上台,一起演绎了电影带给世界的温暖和浪漫之后,现场观众与嘉宾共同观赏了这部“上海出品”的现实题材作品。
昨天00:27
昨天00:26
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9日开幕。杰森·斯坦森、吴京、胡歌、易烊千玺、吴磊、惠英红、张小斐等中外明星带着各自的作品踏上红毯。
素有“亚洲第一红毯”美誉的金爵盛典红毯仪式,今年汇聚众多知名电影人和剧组。《志愿军:雄兵出击》《封神第一部》《超能一家人》《海关战线》《穿过月亮的旅行》《拯救嫌疑人》《巨齿鲨2》《莫斯科行动》《吾爱敦煌》《以父亲之名》《极寒之城》《前任4:英年早婚》《透明侠侣》《别叫我“赌神”》等剧组,以及主席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领衔的国际评委会,都在红毯一一亮相。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近450部,超1300场影片的展映将为影迷带来狂欢;12场主题论坛涵盖产业格局、电影创作、技术前沿、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多角度展开深度对话。
本届金爵奖国际影片竞赛单元由金爵奖主竞赛单元、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金爵奖纪录片单元、金爵奖动画片单元和金爵奖短片单元五个单元组成。国际影片展映共设置“中国当代艺术电影展”“光影浪潮·香港电影新动力”“向大师致敬”“科幻电影周”等16个单元。
其中“华语新风”单元的7部入选影片,展现当代华语电影新力量。峨影第一出品电影《白塔之光》《吾爱敦煌》位列其中。《吾爱敦煌》是以樊锦诗为主角的人物传记电影,计划于今年年内上映。影片中的中年、老年樊锦诗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陈瑾饰演,据悉,该片自2018年底开始策划,2019年初,制片人郝平、潘红阳先后与编剧、导演苗月多次在兰州、敦煌进行深入采访。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为韩延导演的《我爱你!》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改编自姜草原创同名漫画,讲述了两对平凡的老人在走向生命尽头时,纯粹而又热烈的爱情故事,由四位实力派演员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叶童共同出演。
据悉,6月17日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金爵奖颁奖盛典上,将放映本届电影节闭幕影片《热烈》。《热烈》由大鹏执导,苏彪、大鹏编剧,陈祉希担任总制片人,黄渤、王一博领衔主演,电影讲述了街舞老炮儿丁雷偶然遇到了追梦少年陈烁,邀请其加入自己经营的舞团,一起热血追梦的青春励志故事。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上海报道 编辑 任宏伟
昨天00:24
昨天00:22
南都讯 记者朱雯怡 今日,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金爵盛典”红毯仪式上星光璀璨,来自世界各地的影人们齐聚于此。备受关注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巨齿鲨2:深渊》《消失的她》《别叫我“赌神”》等电影剧组齐整亮相,倪妮、舒淇、宋佳等女明星美出新高度,还有易烊千玺、朱一龙、王源、把吴磊抱起来的胡歌……速来欣赏我们的独家美图!
《不虚此行》剧组合体亮相,胡歌抱起了吴磊,白客和齐溪的表情亮了,一脸嗑到了。
网友表示梦回《琅琊榜》,全世界最好的小飞流和梅长苏。8年前《琅琊榜》播出的时候,吴磊还比胡歌矮,现在和胡歌一样大长腿。
《超能一家人》剧组亮相,沈腾、艾伦等主演走上红毯,艾伦举着剧组牌子,像“迎面走来的运动健儿”。
沈腾一身黑西装,这秀手表的姿势,生疏中透着几分妖娆,红毯显眼包一枚。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导演陈凯歌站C位,带着主演朱一龙、张子枫、陈飞宇、朱亚文、肖央、张宥浩、黄晓明等大合影。
朱一龙今晚带着《消失的她》《志愿军:雄兵出击》两部电影登场。
电影《消失的她》剧组朱一龙、倪妮、文咏珊、杜江走上红毯。
倪妮身穿粉色长裙,摇曳生姿,波光粼粼的美人鱼,倪妮在红毯上基本不失手。
张子枫也两度亮相,和胡先煦带着作品《穿过月亮的旅行》走上红毯,胡先煦帮妹妹整理了裙摆。
张子枫这身是来自某品牌的高定裙,妹妹肩颈线条看出身材管理真的很严格。
开幕电影《我爱你!》主创韩延、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叶童出席红毯,老戏骨CP两两牵手,红姐和倪老师居然是同龄人,都63岁了。
红姐还和电影《拯救嫌疑人》主创张小斐、李鸿其等再度亮相。
大鹏、齐溪、孙阳等带着电影《第八个嫌疑人》现身。
电影《封神第一部》剧组导演乌尔善带领主演费翔、于适、陈牧驰、此沙、夏雨、侯雯元、黄曦彦、李昀锐等亮相,主创的领带是五行五色。据悉,《封神三部曲》三部电影预算高达30亿元,是中国影史最庞大和昂贵的系列电影项目,这次红毯主演黄渤和陈坤未亮相。
《海关战线》剧组亮相,谢霆锋灰发造型,换了一种风格。
《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王源、文淇出席,红毯掀起青春风暴。
王源走了两次红毯,和《盗火者》张雪迎、梁靖康、李晨、印小天又亮相一次。
《莫斯科行动》剧组张涵予、黄轩、文咏珊全员墨镜现身,主打一个气场两米八。
周冬雨一身蓝色露背裙现身上影节,一起走红毯的是《鹦鹉杀》剧组主演张宥浩、李梦等。
易烊千玺亮相上海电影节红毯,今年他是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评委之一。
电影《寻她》剧组舒淇、白客和一众主创走上开幕式红毯。
47岁的舒淇状态太好了,好生动的美,不愧是“定毯神针”。这组抓拍可以列入舒淇近年最美红毯照之一。
《前任4:英年早婚》导演田羽生,主演韩庚、郑恺、于文文、刘雅瑟、朱颜曼滋,刘雅瑟今晚也是带着多部作品来袭。
《巨齿鲨》剧组吴京、杰森·斯坦森等亮相,斯坦森现场学说上海话。
吴京这转身的pose让人想到了那张经典的表情包。
电影《别叫我“赌神”》剧组周润发、袁咏仪、方中信等亮相。
赵涛一身颇为特别神秘的造型亮相上海电影节红毯,看似低调,这套造型可是某品牌高定。
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亮相↓
宋佳这身黑丝绒长裙高挑典雅,气质拉满。
本届上影节的开幕红毯群星璀璨,你觉得今晚谁称得上“生图杀手”?
采写:南都记者 蔡思思 朱雯怡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昨天00:21
昨天00:2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文迪 张敏娴
6月9日,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红毯仪式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参与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主创团队们一一在红毯上亮相,现场星光璀璨。
本报记者 徐文迪 张敏娴 摄
昨天00:19
文丨夹研 审核丨千里
排版丨鹿九
最近一周全球最火的动画电影:《蜘蛛侠:纵横宇宙》,各位看了没?
系列第二部的它,拥有依旧酷到掉渣的炫技视效,出彩的多人物塑造(指一大堆蜘蛛侠),极其适合去电影院爽看。这段时间不少同行铺天盖地地吹了一波,有人撂下话,说它比前作狠,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稳的。
(看到如此多蜘蛛侠共演传奇梗图还是挺乐的)
这种热度的作品,再吹它好在哪儿,估计大家该审美疲劳了,建议买张票直接去品。
所以今天不聊动画本身,让我们从一个有意思的小彩蛋开始。
同时看过前作《蜘蛛侠:平行宇宙》的话,你或许会对两部动画片头的某个小小logo有点印象。上面写着“approved by the comics code authority”,意思是本作已被“漫画准则管理局认证”(以下简称CCA)。这个东西经常被一些彩蛋盘点文当成首个彩蛋,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
毕竟电影开头,索尼漫威以及合作影业的商标扎堆登场,误当成电影制作相关的东西不奇怪。而且就这样一个和漫画相关的认证标识,印在了一部动画上,也让人摸不到头脑。
拍个电影需要漫画机构认证,类似游戏做完,结果找上了电影评级机构,人家大手一挥r18,有点跨界管理的意思了。
实际上,它的背后藏着一段有趣的历史——关于审查的历史。
尽管美漫的概念不在二次元的日常讨论范围,但通过这个“漫画准则管理局”,能够看到大洋彼岸的老二次元们,也曾深陷于名为审查的泥潭,被各种条条框框整得头皮发麻。蜘蛛侠作为一个大ip,更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蜘蛛侠何许人也,这位紧身男孩是漫威乃至美漫史上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之一。真实的“屌丝”人设 身世不幸却积极向上 相对没那么论外的超能力,常年站定人气榜前二,突出一个男女通杀。同时他还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青少年超英,对爱幻想的青少年来说,蜘蛛侠几乎把他们对英雄的认知完美包圆。
作为遍地开花的全能选手,蜘蛛侠的电影、动画、还有系列游戏,都稳居水平线之上,不时还能蹦出《漫威蜘蛛侠》这样的佳作。到底是讨喜的角色,做成啥都有大把人爱。
众所周知,在“宇宙”系列动画中,那些从不同平行世界汇聚一堂,画风差异冲出太阳系的蜘蛛侠,并不算索尼的原创,而是基于漫画原著,绝大多数都能在漫画中找到原型。
像以DC和漫威两家为代表的美漫,经常给路人纷繁庞杂的印象。动辄一个角色以不同造型,不同身份出现好多次。在xx号宇宙是正义の味方,换个宇宙摇身一变,便和自己本已死去的前女友大战三百回合。
(蜘蛛格温击败彼得帕克版蜥蜴人)
美漫起步早,刻画角色走的直白路线,同时也追求主题风格的多元,贴近大众且通俗化。二战时美漫迎来黄金期,作为上佳的消遣物,漫画广受军队里的年轻人欢迎,生死拼杀之余能遨游在幻想的世界中,至少是件幸事。
随着战争结束,进入和平年代,主要矛盾转移,漫画多元文化大熔炉的特征渐渐在砖家眼中变得邪恶起来,不良影响被大肆渲染,有人高声疾呼,“管管漫画,救救孩子。”
于是CCA应运而生,算是最早一批自我监管性质的二次元审查机构。
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CCA,摆在它面前的是一片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紧跟战后造人潮而来的是儿童潮,顺理成章教育要跟上。CCA目的就是“规范”漫画行业,为花朵们创造完美的温室。
CCA成立前,一些被视为带有恐怖色情等“不良”元素漫画的下场,要么干脆放一把火烧掉,要么政府一纸禁令,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显得简单粗暴。
CCA后时代,相对“正式”的准则随之提出,它们明确规定了哪些是别碰的雷区,告诫创作者谨言慎行,切忌放飞自我。
(一期包含了超人的DC漫画,
认证印在了封底的右上角)
由于全部准则比较长,这里挑几条典型的原始版本CCA准则给大家看看:
不能把反派或者罪犯描绘得很迷人或者让人觉得有魅力,犯罪必须是肮脏且不舒服的。
任何情况下,正义都必须战胜邪恶,邪恶必将因其罪行而受到惩罚。
擦边的、让人不适的、惊悚的插图不许出现。
任何形式的裸体,或者不雅、不合适的裸露,禁止。
丧尸、吸血鬼、食尸鬼、狼人相关的场景,以及摇滚,禁止。
不许出现暗示性的姿势,不能夸大女性的身体。
像什么奇怪性癖、霸王硬上弓、血腥、恐怖桥段不用多说,尺度略微过火,等着被毙吧。总之,严格到有点变态。
(这个封面现在去审视吧...过不了,
但当时的审查员可能认为不是人,所以,过)
鉴于当时漫画的受众平均年龄不高,规则的存在本身是合理的。但重点在于,这些看似理中客的准则,实际的解释边界很模糊。如果有心扳倒某部作品,生拉硬套一样能扯到不雅、擦边之类的定义上。这套组合拳打下来,难免人人自危,时有糟心事发生。
那时有漫画编辑回忆,他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删除女性胸部天然的沟壑,顺带添点衣服防止着凉。相信谁看到健康的上围被抹平,都会觉得罄竹难书。
刻画身体曲线的细致光影也没了,直接化为一坨无聊的黑。虽然从修改的角度看不复杂,覆盖色块完事,但编辑和读者心底很难不悲鸣,画师技法被埋没,艺术崩塌,整一个末日降临。
美漫对人身体结构的刻画偏写实,尽管有一定夸张的成分,但你无法否定其中硬朗的美感。好比最近大火的椰树,你说我擦边,实则我一心想的歌颂人类躯体的伟大。
当“惊悚”的分镜不被允许时,一些描绘人物情绪的桥段也就变味了,比如左下角的分镜本来表达的是大叔要被抓走的惊恐,改完成了淡定中透露一丝吊儿郎当,冲击力顷刻归零。
而暴力、血腥场景的禁止出现,尤其让悬疑推理、动作类漫画寸步难行。血腥暴力的定义是什么?CCA没针对场景给出具体解释,所以你能看到遇袭现场,明明配文是“我拔出了刀”,凶器却不翼而飞,血(黑的)也没流,仿佛被捅的是个机器人。
像具有暗示意味的更绝。没改之前你可能还没意识到什么不对,改完一看,好家伙,仅靠原版本伸开的双腿(男人)细节,让主角大团圆的氛围变得hso,对比之下新版的打啵反而毫无感情了。
一段时间内,CCA就是美漫绝对权威的审查员。白纸黑字的准则,在出版商求稳心态的加持下,进一步压缩了漫画的创作空间:有的漫画公司倒闭,有的则收起了原本的热门作品,转头迎合做起了“宝宝巴士”,因为只有适合最年轻的漫画读者,一本漫画才可以获得CCA认证——这个“最年轻”,下不封顶。
当然万事有例外,其中有些“关系户”,比如沃尔特·迪士尼或者一些知名儿童节目制作人参与的漫画,不用上标一样能上市。
不过,因为CCA作为行业内约定的自查机制,并不具备法律或者商业层面上的强制效力。雷区蹦迪的后果,“只”是无法大规模分发销售,多数动漫店拒卖那些不带CCA标的漫画,以求与家长、社会相安无事。
但明面上,这依然造成了漫画作品大幅缩减,最多时缩水了三分之二。
既然只是没法光明正大的卖,便间接助长了“地下”漫画业的发展。没有标,代表的是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受欢迎度可想而知不会低。像当年的电影行业,一样有玛丽莲梦露的《热情似火》这样绕过海斯法案(类似电影业的CCA)大获成功的作品。如周总理所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算老几?”
CCA影响了美漫行业近60年。如今,当美利坚的几代二次元长大后怀念过去,几乎都觉得这段时光没好到哪去。爱看的漫画到处是修改痕迹,这些修改99%违背了创作的初衷,逻辑怪异,表现力缺失,它们哪怕有没有50%保护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真不好说。
这操作相信大家不算陌生。矫枉总会过正,适用范围全地球人。
然而人的审美会进化,即便少年也开始懂得正义邪恶不再简单二元的道理,邪恶不总被战胜,结局不一定大团圆。无论现实还是漫画里,绝对的恶、绝对的善、绝对的正确、理性,都不再吃香。
可能你要问了,那蜘蛛侠和这个事到底有什么关系?世界线在这里收束。
之前网上有个流传的说法是,蜘蛛侠一样曾屈服于CCA的淫威。“蜘蛛侠最早从身体射蛛丝因为有暗示意味,怕被夹所以改成了合成蛛丝”。放在当年的环境,有一定道理。说来从身体射出白色物体,不在状态可能射不出来的设定就挺怪的,连女版蜘蛛侠都这样,有种暗示拉满的美。
(图源知乎水印)
现在没有确切的论据能佐证这个说法,明确的设定只有两种蛛丝都存在过,合成蛛丝则是主流,像恶霸蜘蛛那样的身体素质属于少数。
(荷兰弟版蜘蛛在电影
《蜘蛛侠:英雄无归》里的疑惑)
蜘蛛侠其实更像一个抗争者。
时间拨向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仍处于巅峰CCA支配的恐惧中时,蜘蛛侠“出手”了。
自推出几年后,青少年超英定位的蜘蛛侠,进入改变和探索的阶段。当时蜘蛛侠之父斯坦李想要讲述具有成长氛围的故事,试图引入的元素包含了嗑药场景,比如彼得帕克发现,好友哈利(绿魔儿子)因为被玛丽简甩了选择嗑药排解愁闷;还有蜘蛛侠拯救了一位因为嗑药上头在楼顶危险起舞的人。
尽管蜘蛛侠的那句经典台词深入人心:“我宁愿和一百个超级坏蛋战斗,也不愿和毒品战斗,这是一场注定无法胜利的战争”。但CCA还是第一时间找上门:不能有毒,会教坏小朋友。
然后便是多次的对抗、斡旋,斯坦李多次言辞诚恳写信,表示蜘蛛侠绝非宣传嗑药,单纯是故事设定,蜘蛛侠将是坚定的“禁毒卫士”。
或许蜘蛛侠的人气实在太高,CCA最终选择让步,由此触发了准则的第一次修订,对嗑药进行明确规定,出现可以,但必须是正向谨慎的处理,这倒没毛病。
由此,蜘蛛侠被誉为了挑战CCA第一人。以此为起点,CCA那本就有点离谱的“权威”开始不断被那些经典漫画试探,绿箭侠、蝙蝠侠...都越来越接近我们如今理解的青年向漫画。
随着当年的孩子长大,CCA也逐渐被边缘化,大人有大人爱的守望者、the boys,孩子们有米老鼠唐老鸭,一网下去全是“宝宝巴士”的情况不复存在。而它的终局,在十多年前在DC、阿奇漫画相继退出后正式被行业淘汰,成为历史。
(the boys你可能不知道,但漫改剧
《黑袍纠察队》的梗图你肯定看过)
所以,扯了这么多,现在前面那个logo的意思你应该懂了,印个CCA在开头的蜘蛛侠,不是真的拿到了CCA认证,更像是对当年对抗审查的调侃和致敬:
“我这可是正经漫画改的,什么少儿不宜,不正确的,一概没有”。
真要按当年的标准,光是纵横宇宙里那位自带动次打次bgm,干啥都是全场焦点的聒噪朋克蜘蛛侠,登场那一刻起全身就得盖上厚码。因为摇滚禁止,反叛不行。
那之后,了解其中的缘由再回头看,开头CCA认证、中间各种天马行空的纵横宇宙,多少沾了点复古又纯粹的朋克精神。
曾经的蜘蛛侠与CCA第一次展开对抗,再到无数蜘蛛侠宇宙创在一起,创出了无限的可能,主角“小黑蛛”直面命运,硬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要我说,可能从未有彩蛋其背后的故事,能如此符合作品的主题。
最后想补充点延伸信息。相对美漫,我们更熟悉的日漫,其发展历程不太一样。战时的日本漫画受到了最严格的管控,由于当时的日漫被归在了控制青少年思想的工具之下。相反,那些反战、讽刺政治的优秀作品遭到了清洗。
严格管控力度遗留下的影响,使得战败初期的日本,流行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赤本漫画”(和咱们国内的地摊漫画差不多),不属“正版”性质,内容自然百无禁忌。
再然后才是日漫的放开,牛鬼蛇神纷纷蠢蠢欲动,这有复杂的日本民族文化原因在内,各位想必也有了解。即使日本给出了相对正式的政府意见,比如限制级动漫中的人物必须年满十八岁,但包括《银魂》《奈亚子》在内的名作,都公开恶搞过这个意见。可以说,官方在日本创作者那里,几乎没有面子。
是依靠民间和媒体的舆论活动,才慢慢形成了完善的分级制度。这中途,或许都要经历一段时间反复的阵痛期,美国有CCA,日本有宫崎勤事件。
好在美漫日漫最终殊途同归,进入了相对良性的循环。
所以,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审查是必要的。但同时,审查永远不该成为创作的阻碍。
参考资料:
豆瓣-《蜘蛛侠:纵横宇宙》蜘蛛侠图鉴&漫画起源
知乎-为什么蜘蛛侠从一开始的从身体射蛛丝变成了合成蛛丝?
日本动漫发展历程中有无遭受审核及偏见?
wikipedia-Comics Code Authority
book riot:a look into the history of the comics code authority
Tales from the Code: How Much Did Things Change After the Enactment of the Comics Code of 1954?
Spidey Fights Drugs and the Comics Code Authority
昨天00:19
在后浪奔涌的演艺圈,这是一份“反潮流”的主演名单。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叶童,四位主演的年龄和已超250岁。
6月9日晚,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我爱你!》在上海大剧院首映。
该片由韩延导演,联瑞(上海)影业等出品,改编自姜草原创同名漫画。影片里,两对平凡老人在生命的终章里上演纯粹却又热烈的爱情。一对是翻山越岭了大半生“终于就是你”的晚年情侣,一对是不离不弃细水长流的少年夫妻老来伴。
韩延说,四位主演都是资深实力派,每一位都手握白玉兰、金像奖、金马奖等中国知名表演奖项。但这一回,诠释人生最后一次热恋,他们无不放下表演经验,从真实的生命体验、感悟中提取笑与泪,不假修饰、浑然天成。
导演韩延此前为观众熟知的作品包括《滚蛋吧!肿瘤君》和《送你一朵小红花》。那两个故事里,主角都是与病魔殊死较量的年轻人,导演挖掘他们身上灭不掉的热爱之火、挫不败的生命力量。这一回,韩延镜头调转,把画面C位献给身体不再年轻的长辈们。导演坦言,拍老年题材是种挑战、对未知市场的挑战,但绝不是身为创作者的心血来潮。做老年题材的念头早在五年前就在他心头翻涌过,这些年来,韩延一边推进自己的“生命三部曲”项目,一边做个有心人,留心收集关于父辈、祖辈们的生活点滴、情感片段。适逢片方买下 一部老年人题材的漫画版权,拿来给韩延看,《我爱你!》就这样有了起点。
改编创作阶段,韩延并不想照搬漫画的叙事线路,他更希望再现自己观察到并被触动到的那些画面。“但有一点是我和漫画原作者是不谋而合的,我们都想表达老年人的爱情,想探讨,当人的身体衰老了,精神是不是也会随之老去,再没有机会去谈论感情和爱情了?”
《我爱你!》中,倪大红饰演空巢老人常为戒,他和惠英红饰演的孤老李慧如不打不相识,渐渐互生情愫。年迈的谢定山与赵欢欣夫妇由梁家辉和叶童饰演,这对夫妻靠收卖废品为生,日子不算宽裕,但他们一路风雨同舟、相携相伴了一生。只是当生命步入终章时,疾病来得猝不及防。年龄是不是恋爱的桎梏,容颜会不会阻隔心事的表白,病痛又会否稀释情深的记忆……凡此种种,既是每位观众心头早就有一个答案的个体人生态度,也是影片想要找寻的能撬动更多人心的答案。
惠英红曾说过,越是接近生活常态的角色越难演,因为观众对生活太有发言权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爱你!》成败与否,很大程度倚仗这四位表演者。韩延透露,倪大红和惠英红是他在剧本阶段就早早确定的人选。“我曾在公园观察过一个开碰碰车的老人,当时觉得这样的形象也许只有惠英红老师能演出来;而大红哥跟我观察到的北医三院每天喝二锅头的老先生,形象十分接近。”影片里,倪大红一改往日老谋深算的银幕形象,换以时髦摇滚的率真性情,主动追爱;惠英红诠释的情感戏,精准拿捏了无关年龄的羞涩悸动;梁家辉眉宇间褪去凌厉,一位待病妻不离不弃但偶尔无奈无力的老者形象跃然银幕;叶童则在时而迷惘时而清醒间无痕切换。首映过后,或许我们可以说——放下表演经验的他们,给了我们至深的感动。
好演员们不仅奉献了出色的表演,他们还用作品为观众带来一个关于衰老的回答。韩延说,当社会老龄化加剧,如何直面衰老、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质量、有情绪价值,他希望《我爱你!》可以用创作来解答人们的一部分不确定。
作者:王彦
现场摄影:叶辰亮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昨天00:17
文|令狐伯光
乌尔善的《封神第一部》爆出预告,因为这个项目噱头太大,所以吸引网友的目光,其实《封神》预告是是上海电影节的借势宣传,这类大型活动影视公司借势宣传的新项目有很多,正常商业项目。
同天除了《封神》还有一个国产电影市场重磅商业大片,它可能重新打开某个类型的大片被大家忽视。当然,这也跟这部电影爆出的30秒先导预告,但是还没有正式放出来有些关系。
那就是曹盾导演,马伯庸编剧,章宇、窦骁、余皑磊、雷佳音、朱亚文、李光洁等等主演的古装战争大片《敦煌英雄》。
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古装片在市场消失好几年(不能算《满江红》吧)。
你要找肯定能找出几部,像各种古装网络大电影更极为泛滥,但古装片已经不是市场中上投资的主流。如果这部片子能够成功,很可能会带领古装片重回国产电影市场。
古装片,竟然在国产电影市场里消失了好几年?为什么
要知道,之前三十年古装片一度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类型三分之一。2000年后的内地电影市场,古装片一度占据二分之一。之前国产电影古装剧风潮大概是这样的:
8090年代就不列了,大致就是香港武侠片和奇幻片,内地古装历史片。
2000年到2010年,李安《卧虎藏龙》,张艺谋的《英雄》(与此同时仙侠《蜀山传》却扑了),这十年全是古装武侠,古装历史,古装战争等古装大片。
两岸三地的大导演都在拍古装大片,冯小刚《夜宴》,成龙《神话》,何平《天地英雄》,陈可辛《投名状》《武侠》,吴宇森《赤壁》,胡玫《孔子》等等,绝对占据二分之一还有多。
这个时期拍到《孔子》《黄金甲》《武侠》《三枪》来到尽头。
2010年,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2014年郑保瑞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大获成功,然后开启了香港导演类的古装魔幻大烂片的风潮,古装片占据市场三分之一有多。
(这时期除了宁浩和徐峥崛起的喜剧,疼痛青春等“流量电影”开始迅速崛起)
中间偶尔有徐浩峰,苏照彬的《剑雨》,路阳的《绣春刀》等各方面不错的武侠片,但就像古装历史片《大明劫》《柳如是》等等,它们加起来的票房还不如前者一部电影的零头,并不是市场的主流。
2017年吴京的《战狼2》,再到《流浪地球》出现,古装魔幻烂片是否瞬间消失了?
从走上国际到骂声一片?国产古装片到底怎么了
2010年后的古装大片为何会烂?《长安十二时辰》为何能引领古装剧?新时代的古装大片要怎么拍?
绝大多数人是不懂,也不关心社会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以及决定它们观众精神需求对于文化产业的影响。
比如2000年后的古装大片,我相信多数网友会说和8090年代香港武侠片,内地历史片相比是依托大辩,实际上这模式(不能说拯救)成功延长了古装片十年寿命,并且国际上的成绩是最佳的。
没有想到吧。
原因则是90年代末港台经济下滑,内地经济发展提升,又夹杂98年金融海啸。
与此同时,苏联解体后美国和西方各方面却再次扩张,同时电影90年代初凭《终结者》《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革新数字特效技术的好莱坞大片暴打全世界。
90年代中香港电影就已经输了,你说香港武侠经典好看,那它怎么输给好莱坞大片的?
彼时中国签署WTO,港台经济因为内地支援还好,再伴随成龙等香港文化精英前往好莱坞发展成功。应该是近代以来我们国际化最成功,最辉煌,最国际化,最期望走出去获得国际认可的时代(不过是港台开拓的)。
内地有市场但没技术,港台有技术但没市场(结合当时对于西方文艺圈的联合)。
虽然现在公认的是张艺谋的《英雄》打开中国商业大片时代,但很明显李安的《卧虎藏龙》才是开始。它们的成功就是用的这套方式,拓展了内地电影市场,延长了港台电影寿命,在国际上无论商业上的票房,还是西方的奖项都最辉煌。
(武侠片艺术巅峰还是胡金铨,但他国际拿奖没李安,张艺谋两部武侠片多)。
说点个人感受,现在回头来看。那十年的片子不但延长古装片寿命,拓展电影市场,单纯从电影角度也全面突破中国古装片这个类型。
比如《卧虎藏龙》《投名状》《英雄》是各方面都有突破的三强(因为标准评价不一)。《神话》《赤壁》《天地英雄》《赤壁》《夜宴》《十面埋伏》等排第二梯队,有很多突破但问题较大。
至于《黄金甲》《武侠》《三枪》等就开始走火入魔了。
电影版《长安十二时辰》来了?为何和国产剧相比,晚了4年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因为出手和美国关系仍然不错,同时《阿凡达》又革新电影技术(美国那边基本上十年革新一次电影技术),当然那边也用《钢铁侠》开启漫威宇宙这个怪物不提。
理论上讲经过前十年学习,交流和融合,再加上中国电影市场增长很明显。
2012年徐峥《泰囧》开启中国电影票房高速增长,中国也应该诞生以内地新生代创作者为主,学习先进电影技术,革新审美和内容,最终建立新时代中国商业大片,引领中国流行文化的情况(但晚了十年)。
可能因为上面“和美国关系不错”,“港台电影人深度嵌入”,加上“政治和经济上等不太好提的问题”,最终中国流行文化全面进入“流量经济”的时代,现在来看就是走了弯路。
那些年的影视剧太烂了,技术上买办为主没有建立自己的影视工业,审美就古装大片不中不洋泛滥;至于内容和表达,你连审美都没有谈什么内容表达?
说句实话,电影等流行文化是观众需求投射的影子——我一度好奇那些年“流量烂片”和“不中不洋古装片”泛滥是中国观众的选择,毕竟当时社会环境“公知泛滥”,“中国和美国关系不错”,所以没有外部压力。
但后来转念一想,艹,《战狼》是2015年的,拍摄还更早;《战狼2》2017年的,拍摄是2016年。而“贸易战”2018年开始的,电影早一年动员了迄今为止观影人次最多的中国观众,这证明广大中国观众的审美,内容需求一直被中国文化圈漠视,践踏和蹂躏。
2018年,《长安十二时辰》上线,虽然之前就有《琅琊榜》(架空背景)。这部剧虽然剧情上问题不少,但在美术、服化道、铠甲、礼仪等等层面对于唐朝古装影视剧有分水岭意义的突破,都影响到中国现实时尚文化了。
后面一票同类古装大剧跟风拍摄,但都没有在市场上创造同样的神话。
国产电影市场,拓展技术,革新审美,建立自己的内容和表达。则是由主旋律大片,科幻大片占据了这个益。
这之间的古装大片倒有一部《刺杀小说家》。技术,审美和题材都好,可惜就败在剧情上,电影票房没有惨败,但在商业上显然没有形成示范效应。
乌尔善的《封神》预告为何争议大,没上映剧情未知,技术进步很明显,主要就出在审美上。它不太符合新时代中国年轻观众对于传统文化还原的审美要求,至少预告没有达到这个预期吧。
《敦煌英雄》其实从投资,导演团队还有演员阵容来看,在国内属于中等投资大片。
导演团队之前拍电视剧为主,演员没有六大中生及同级别演员(雷佳音,朱亚文还是友情客串)。但之前优秀的国产商业大片证明了,除了审美和技术,更重要的还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吧。
由于是《长安十二时辰》原班团队,网上爆出30秒预告质感很糊,但仍然能看出美术,铠甲和服化道等全面超越《长安十二时辰》,同时那部剧里没有的古代战争大场面,电影里只是惊鸿一瞥但相信会不错。
曹盾马伯庸这个团队技术,审美和故事都没什么问题,主要看节奏和剧情把握。
《敦煌英雄》如果大获成功,可能会像《长安十二时辰》对于国产古装剧一样,重新把古装大片带回中国电影市场。
唐朝“敦煌”两部,汉朝也来了?古装片或将全面复兴
除了《敦煌英雄》,今年开始出现不少还原历史,美术服化道,还有汉人朝代精神的古装大片;同样讲归义军,邓超主演的《沙海之门》刚开拍,改编自导演自己的豆瓣8.3分小说,聚焦末代归义军时期敦煌城外极端环境下的舍生取义,特点是沙漠(和《敦煌英雄》一头一尾)。
其它立项的古装片有不少,但就像宁浩的《大汉双雄》一样,没有明确推进的项目只能先观望。就像上海电影节官宣的乌尔善的《郑和下西洋》六部曲,我认为这个项目倒不能说画饼。
但很明显投资和推进情况很受《封神》的影响,如果扑了肯定就没那么顺利了。
相比之下,国产古装剧就好得多,《长安十二时辰》本身不成熟,后面同类古装剧当中。路阳的《风起陇西》和《显微镜下的大明》质量过硬但又没大爆,这类古装剧还有不少,像路阳的《天启异闻录》《大唐狄公案》,马伯庸就还有一票古装大剧。
另外还有一个确定的大项目就是《清明上河图密码》,又要拍成系列电视剧。
总而言之,这几年国产古装剧审美和技术这块已经没有什么问题,谁能在质量上全面超越《长安十二时辰》,成为爆款就有机会引领下个时代。古装电影就看某个团队能否全面突破,并且获得观众的认可,开启示范效应。
最后,《敦煌英雄》团队还是电视剧团队,你再觉得曹盾团队,还有马伯庸的剧技术审美好,节奏剧情差,但人家真的拍出了当前中国年轻观众需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审美。相反,把持市场顶级资源的中国大导演还在拍《满江红》。
内地青年导演是时候全面崛起,早些取代上上一代大导演。
这一次哪怕《敦煌英雄》不行,但我相信审美,技术和态度都有的新一代内地导演,迟早能拍出内容和表达都优秀的古装片,建立并引领新时代中国的流行文化,最终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
昨天00:17